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使用奥沙利铂进行肿瘤治疗时,如何减少外周神

来源:肿瘤药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魏雪 奥沙利铂属于 第三代铂类药物 ,是铂类药物中对癌细胞杀伤作用最强的药物,主要用于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胰腺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魏雪

奥沙利铂属于第三代铂类药物,是铂类药物中对癌细胞杀伤作用最强的药物,主要用于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

奥沙利铂在治疗过程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中,常见的有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反应,例如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除此之外,神经毒性是奥沙利铂非常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主要表现为外周感觉神经毒性。

什么是外周神经毒性?它通常什么时候会出现?外周神经毒性,表现为肢体末端感觉障碍或/和感觉异常,伴或不伴有痛性痉挛,通常遇冷会激发。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外周神经毒性和慢性外周神经毒性。

奥沙利铂的急性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为85%~90%,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及口周感觉异常或迟钝;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下颌痉挛、舌头感觉异常、构音困难、咽痛和胸部压迫感,多为轻度,多发生于输注开始数小时内或在1~2天内出现,持续不超过14天。

奥沙利铂的慢性外周神经毒性,也称为蓄积性神经毒性,持续时间超过14天,在化疗周期间持续存在。临床表现为肢端(手脚)感觉异常(感觉神经元发生功能紊乱,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刺痛、麻木、压力、冷或温热的异常皮肤感觉)或感觉迟钝、浅表或深度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或功能障碍(包括不能完成精细动作,如扣衣服纽扣、系鞋带等)。当奥沙利铂的累计给药剂量达780~850mg/m2 (三周方案大约在第6个疗程,二周方案大约在第9个疗程)后常会发生,累积剂量越多,副反应持续时间越长。

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可以避免吗?因其发生神经毒性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是一种急性离子通道病变,是一种短暂性的外周感觉神经病变。多因接触冷刺激引起或加重,部分患者有短暂性咽喉部感觉麻木、肌肉痉挛或喉痉挛,可出现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导致窒息。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或冰水的刺激,避免触摸冷物,避免冷饮、冷食物等。

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的药物有哪些呢?

1、预防。目前暂时没有药物可用于预防奥沙利铂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预防和管理化疗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的指南[7],不建议静脉使用钙/镁补充剂或任何其他神经保护剂来预防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毒性。

有资料表明,运动可以潜在地降低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频率。

2、治疗。通过使用抗抑郁药,如度洛西汀(2B级证据)可以改善慢性神经病变症状,包括疼痛。对于不能对度洛西汀起反应的患者,可以使用其他辅助止痛剂(例如三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阿片样物质),以及使用物理形态如皮肤电刺激和/或介入手术。

当出现神经毒性时,用药是否需减量?首先需要评估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情况决定是否调整剂量。因此,若出现神经毒性,就医时,请主动告知医师或药师出现的症状及持续的时间。

神经毒性会好转吗?一般来说,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在停止奥沙利铂治疗后会有所改善。然而,治疗停止后的几个月可能会持续存在(这一现象被称为“惯性”)。大约80%患者的部分神经病变可逆转,其中一半患者在停药后8个月内可完全缓解。目前研究资料表明,手部症状在治疗期间更严重,而足部症状在随访期间变得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应用奥沙利铂抗肿瘤治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分为急性神经毒性和慢性神经毒性。急性神经毒性多发生于输注开始数小时内或1~2天内。慢性神经毒性属蓄积性神经毒性,持续时间超过14天,在化疗周期间持续存在。

2、用药期间要注意保暖,避免冷刺激,暴露于低温或接触冰冷物品会加速神经毒性的出现或使其进一步恶化,因此,患者可戴手套或穿厚一些的袜子,避免与冷的物品接触;喝水是宜选用温水。

3、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及持续的时间。治疗过程中若出现感觉异常,或者不能完成扣纽扣、系鞋带、拿筷子等精细动作,复诊时请主动告知医师或药师,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

文章来源:《肿瘤药学》 网址: http://www.zlyxzz.cn/zonghexinwen/2020/1026/553.html

上一篇:药师有话说|山东省立医院药学部主任沈承武:
下一篇:智慧赋能新药学--这里的创新 将不仅是新药

肿瘤药学投稿 | 肿瘤药学编辑部| 肿瘤药学版面费 | 肿瘤药学论文发表 | 肿瘤药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肿瘤药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