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浙江省医疗服务管理评价中心、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办公室公布了第六届浙江省医院品管大赛结果。经过书面、面谈及现场发表等环节综合评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患者营养规范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全员联动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两个项目以最高分囊括进阶组全部金奖。
据了解,这是该大赛举办六年来,第一次由一家医院同时包揽两个金奖。这意味着邵逸夫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行业内追求卓越的标杆和典范。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表示,此次获奖,既是对邵逸夫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持续改进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邵逸夫医院一直以来强化现代化医院管理,践行“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以创新思维管理临床”的管理理念的最好诠释。
重视肿瘤患者营养
建立全闭环的营养监管体系
成为全国首个
国家级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
抗肿瘤治疗已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营养干预已日渐成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令人担忧,且营养治疗常常不规范。
一份对中国住院肿瘤患者的调查报告显示,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率高达40.2%,营养不足率为28%,一半以上有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未给予营养治疗。
随着肿瘤患者营养规范化治疗的迫切性获得广泛认可,去年4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联合CSCO肿瘤放射治疗专家委员会等多个分会共同发起“全国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建设项目。
凭借在全国肿瘤营养诊疗领域的强大影响力,邵逸夫医院率先启动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建设,由医疗副院长担任组长,质管办牵头,联合医务科、护理部、信息中心以及组织肿瘤内科、放疗科、肿瘤外科等相关肿瘤科室和药学部、营养科等骨干医护成员组成,项目组在有限时间内有序实施规范和流程梳理、电子病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标准操作程序及标准病例宣教培训、临床巡查及研讨、指标数据监测,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并具有可复制性的肿瘤营养监管体系,并于去年11月29日通过评审,成为首个国家级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兼肿瘤内科主任潘宏铭教授介绍,在GPS体系保障下,通过肿瘤患者营养规范化诊疗决策支持系统,邵逸夫医院对每位肿瘤患者形成闭环管理,患者住院及门诊随访,营养情况都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科学合理的筛查、评估及处理,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和病死率。截至目前,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项目已启动58家国家级和145家省级指导中心建设。
肿瘤患者营养干预有多重要?
59岁胃癌患者
7次化疗体重掉了28斤
营养干预后慢慢恢复状态
“潘主任,我实在吃不消了,能不能帮我看看,调整调整治疗方案?”前段时间,59岁的胃癌患者何先生坐着轮椅来到潘宏铭教授诊室,全身瘦得皮包骨,1.78米的个子,只有100多斤。
前段时间,何先生确诊胃癌,术前在当地医院做了3次化疗,手术后又做了4次化疗,化疗副反应挺大,没胃口,人一天比一天消瘦,还出现手指麻木、背痛等症状,体重下降了21%,足足轻了28斤,到后期路都走不动了。
经过详细问诊,潘教授把何先生的情况输入营养监管系统,随即,营养高风险提示就跳出来了。
“这个患者基本的治疗方案是对的,治疗上最大的问题是化疗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营养干预,医生给他开了两箱营养素,但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服用。”
之后,潘宏铭教授仔细问询了何先生家里营养素的品牌,确认可以服用后,耐心指导他如何进行营养治疗,同时加以口服化疗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潘教授团队回访时,何先生胃口已好了起来,也开始慢慢长肉,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还有一个女患者让潘教授印象深刻。一个多月前,69岁的黄女士和家属找到潘教授寻求帮助。从2017年12月开始,黄女士反复咳嗽、发烧,去当地医院做CT,发现左右肺里有多发肿块,癌胚抗原指标有上升,初步诊断是肺癌晚期,支气管镜活检、核磁共振、肺穿刺活检、基因检测都做了,花了近六万块钱。
收治入院后,潘教授先通过GPS系统进行评估,发现黄女士营养风险很高,1.5米的个子,只有70斤。进一步检查,潘教授发现,黄女士是重度营养不良合并肺部感染,并非肺癌晚期。
文章来源:《肿瘤药学》 网址: http://www.zlyxzz.cn/zonghexinwen/2020/071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