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课程,在药学类本科特别是制药工程专业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认识该课程的价值,并根据药学类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特点,对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是提升毕业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一环,也是符合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的举措。对此,本文作者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实践,在本文中进行了一些方法上的经验总结,与读者探讨。 一、专业英语课程的价值与困境 1.专业英语课程的意义与价值。我国的本科阶段的各个专业,都安排有一定课时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并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6)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然而,《大学英语》课程属于公共外语的领域,其教学目标侧重于日常生活所需的英语阅读与交流技能。尽管这些课程为专业英语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却依然不能解决专业文献阅读、理解、运用的挑战:在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中,都有许多的专有名词;技术内容尤其是实验操作部分,也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显然,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训练,学生是不可能自动获得这些技术英语的运用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并不能替代《专业英语》课程的作用[1]。同时,任何科学技术的研究与使用,无不是建立在前人的知识积累之上。善用文献,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合格的科技人员必备的基础素质之一。客观地说,今天许多有价值的专业文献,都是用英文书写的,阅读者的专业英语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运用文献的深度与广度,间接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发展高度。再者,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的毕业论文/设计之中,学生必须大量阅读与课题有关的专业文献,才能对课题和设计有充分的理解,没有足够的专业英语素养是很难实现的,甚至只能由指导教师包办,论文环节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总之,专业英语既是一种知识,又是一种继续学习的技能。无论学生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工作,这种技能都会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撑。 2.专业英语课程面临的挑战。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的现实困难。首先,是有限的课时数与庞杂的知识点之间的矛盾。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而言,至少需要掌握药物化学、有机化学、制药工程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法规等基本知识;同时,其就业去向涵盖了药品的研究、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报批、生产(包括原料药和制剂两大类)、检测、销售、临床服务等领域,对专业英语的需求也是各有侧重的。因此,对《专业英语》课程而言,理应全面覆盖这些学科中基本的专业词汇与表达,不能厚此薄彼,以免给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留下短板,但这样一来,课时数就显得非常吃紧了。而许多学校在制订培养计划时,给《专业英语》的课程多在20~60学时,有些学校甚至只将其列为指导性选修课,留给教师的发挥空间很小[2]。其次,是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大学英语》通常有4个学期的课时,并有四、六级考试作为显性的评价标准,引导作用较强,学生也更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努力学习;而《专业英语》只有一个学期的课时,而且只是教学计划中的一门普通的课程,多数学生并没有显示出与《大学英语》同等的热情来。再者,是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的挑战。和《大学英语》不同,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英语》不存在一个通用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自行探索和改进。相应地,该课程的教材、教辅较为缺乏,也没有一个全国通行的考核标准,评价难度较大。总之,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成:意义和挑战很大,路径与目标欠详。 二、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实践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特将体会总结如下,与各位教师探讨。 1.明确课程定位,争取理解与支持。所谓“名正而言顺”,借鉴同类高校的做法[3],在2015年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时,我们将专业英语从指导性选修课改为核心、必修课程,体现了其应有的地位。同时,通过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渠道,向学生解释了这门课程的意义,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毕业论文环节,我们增设了“相关专业文献翻译”一项,要求学生自选一篇论文上列出的英文参考文献将其翻译成中文,作为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一部分,让学生对课程有所重视。 2.结合专业需求,合理制定课程目标。以我们的经验,制药工程的本科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专业英语的使用几乎都局限于书面交流,对听力和口语要求较低;同时,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用到专业英语的场合更多的是阅读专业文献,而较少撰写英文的专业论文。因此,“学以致用”就应该是专业英语追求的目的[4]。因此,修订课程目标时,我们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更强调学生对文献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对实验操作步骤和常见所写词汇的正确理解;并不强调对专业英语的口头表达、听力理解与写作能力。当然,运用专业英语进行口头沟通和书面写作的能力,也并不是说就不重要。但是,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有所取舍是难以避免的,鱼与熊掌只能选择一个。毕竟,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量的合格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型人才的任务,则要留待研究生教育阶段去完成了。同时,与公共外语不同,制药工程专业英语的单词,特别是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中的各种化合物的名称,有一套固定的构词法,再加上专业辅助软件的帮助,花费很多精力去机械记忆并无太大的意义。因此,具体的化合物、药物、试剂的名称,完全可以留待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现查现用,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过多强调,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构词法规律之上[5]。 3.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配合,增加有效学习时间。针对课时数有限而知识点繁多的问题,我们将一部分练习作为课后作业,交由学生课后完成。这些作业的设置,更贴近于实际工作中的情景,通常是挑选一小段专业文献作为阅读内容,然后以中文提出问题,学生以中文作答,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更多的是训练学生利用专业工具(如ChemDraw?系列软件),看懂、理解专业文献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利用《创新实践》、《认知实践》两门实践性课程的机会,鼓励学生在研究和短期实习中,对遇到的专业文献进行研读并报告,对完成较好的学生,在《专业外语》的平时成绩中予以体现。 4.在相关学科的课程中,分散地介绍专业外语知识。考虑到《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有限,而所涵盖的学科又较多的现实,我们在修改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时,在药理学、药剂学、仪器分析等学科的教学大纲中,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该学科的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在介绍专业知识的同时穿插进行,作为本课程的预习和补充。在《药物化学》、《药理学》课程的期末考试中,我们在试卷中相应增加了专业英语的内容(比如,有几个选择题用英文给出题干,名词解释题中有一两个英文专业名词),虽然分值仅占5%左右,但却为专业英语的教学做好铺垫,让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价值有所体会。此外,我们还集体编写了本课程的教材和讲义。总的原则是:所选择的专业文献,应该来源于本领域内的权威期刊;文献的难度大致是以英语作母语的本科生能够轻易看懂的水平;文章的内容,以综述部分和实验操作部分为多;文献中遇到的专业名词都附有相应的单词表;贴近科研和工作实践;等等。比如,在“药事法规”部分,我们选择了一份经FDA批准的药物的说明书,就让学生对于禁忌症、适应症、服用剂量等词汇和表达方式有了清楚的了解。 5.改革考察环节,注重整体理解能力。课程考核,从来就是手段而非目的。本课程中,更侧重于考察对专业文献的整体理解能力,具体而言,客观题考察结构式与名称的对应,无需硬背,认识即可选出正确答案;主观题则考察对一小段文章的整体理解和翻译,不要求逐字对应,但要求理解段落的主要内容,更贴近于日后工作的实际。 在期中考试中,我们尝试了“口试+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每次4名学生,现场领到一段400字左右的专业文献,进行5分钟的准备,其间允许使用电子辞典和手机,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一名教师担任主持,就文献中的内容出1~2个问题,由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另外两名教师不发言,只负责对学生评分。讨论过程使用中文,考察学生对文献能否正确理解、把握其大意。我们发现,这种口头讨论有很好的区分度,甚至超过了笔试,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真实掌握水平。 三、结语 专业英语教学,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有挑战的任务。在专业认证全面铺开的背景下,更应该努力在这方面有所加强,以期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后劲。本文总结了我们的实践和一些思考,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肿瘤药学》 网址: http://www.zlyxzz.cn/qikandaodu/2021/0114/609.html
上一篇:纳米药物研发与商业化趋势统计分析
下一篇:翻转课堂在药学实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