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是在化学、生物学和药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重要药学专业课,是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整个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药物分析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全面控制的观念,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胜任药品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备创新研究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但药物分析的学习内容多而繁杂,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如何帮助学生把握药物分析学科特点和规律,全面提高药物分析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水平,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来分享和探讨笔者对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突出教学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药物分析课程内容广、量大、细节多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全面覆盖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外,要总结归纳、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药物分析方法研究建立的规律。在围绕全面提高药品质量的主题下,抓住药品质量控制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方面的基本规律,紧扣各类药物结构的特点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突出剖析具有特性的方法。
首先,通过以药物化学结构为主线突出每一类药物分析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路。尤其是每一类药物与母核结构有关的共性及具体药物因取代基不同而具有的个性,要进行归纳总结,突出重点,力图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类药物的分析特点。比如巴比妥类药物都具有一个环状丙二酰脲母核结构,因此它们具有一些共性,如与金属离子的反应与香草醛的反应等。同时各个药物有不同的取代基,从而有不同的个性,如硫喷妥钠含有硫取代基,司可巴比妥钠含不饱和取代基,苯巴比妥具有芳环取代基等,这些取代基都有它们的特征反应,从而这些药物有相应的特征分析方法。其次,教材中一些章节所列药物因具有性质相似的官能团,因此分析方法类似,故可采用归纳总结法进行讲解。这样既可避免重复分析方法内容,又可对所学过的知识起到深化、扩展的作用。讲解过程中注意强调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尤其在第一次讲到针对某一官能团的化学分析方法时,一定要讲透。使学生理解这一方法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基础、试验条件等。当其他药物中含有同一官能团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想到用这个方法进行分析,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通过总结有共性的药物分析方法在不同类药物中的应用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例如,生物碱都具有碱性,可以和生物碱沉淀和显色剂反应而显不同的颜色。芳香胺类药物和杂环类药物均为有机含氮类药物,它们多可以用非水溶液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二、教学手段灵活化
根据学习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
1.PBL教学法。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教学模式即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采用该教学模式,可以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比如,食品安全关乎国民健康,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可以引用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结合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这种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知识归纳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立,它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通过结合实际,向学生展示一些案例的图片或简短视频,使教学更为直观、生动,学生的注意力既集中又印象深刻。在选择案例材料时注意典型性、时代性及趣味性的结合。如结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因使用了工业溶剂二甘醇为原料,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多人死亡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安全意识。
三、增强课堂趣味,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只有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通对具体案例和药物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感兴趣。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丰富了学生的思路,从现实生活的实例来学习药物的性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药物分析在实际中的用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章来源:《肿瘤药学》 网址: http://www.zlyxzz.cn/qikandaodu/2020/0818/444.html